峨嵋山 - 聖壽萬年寺.白水普賢寺(鎮寺三寶.貝葉.御印.佛牙).白龍洞

DSC05787.jpg
萬年寺,又稱普賢寺、白水寺、白水普賢寺,位於中國四川峨眉山駱駝嶺上,為峨眉山上最大的佛寺。該寺建於晉朝隆安年間,慧遠之弟慧持入蜀建寺,初名為普賢寺。唐乾符三年(876年),慧通禪師更名為白水寺,北宋時期曾多次修葺,並稱白水普賢寺。明朝萬曆皇帝為其母親慶賀七十大壽,賜金修築無梁磚殿,並題寫「聖壽萬年寺」金匾,此後寺改用萬年寺。

DSC05745.jpg
抵達萬年寺前,需要搭一趟纜車才能抵達萬年寺,萬年寺位於峨眉山的半山腰,以歷史角度而言是相當重要的寺院,台灣旅行團安排四川峨嵋山八日游,多半不安排這個景點,因為要增加纜車票及門票,還得算上下山的時間能否趕得及抵達萬年寺。

DSC05790.jpg
萬年寺的寺院為漢傳佛教布局,坐西朝東,中軸線上依次為山門、彌勒殿、般若堂、毗盧殿、普賢殿、行願樓、貝葉樓、巍峨寶殿和大雄寶殿。此外,該寺寺僧創製茶葉,十大元帥朱德、陳毅、賀龍曾在此寺品茗,並由陳毅取名「竹葉青」茶葉。茂真和尚主持鑄造的銅質普賢騎象。普賢殿中有茂真和尚鑄造的銅質普賢騎象,為國家一級保護文物。

DSC05780.jpg
走進萬年寺山門,會逐漸看到萬年寺無梁磚殿,建于明萬歷二十八年(1600),是萬歷皇帝為母親祝壽所建。全殿高17.12米,面闊15.79米,進深16.06米。上呈半圓形中空穹窿頂,下為方形底座,形似蒙古包,象征天圓地方。殿壁、殿頂,甚至門楣額枋、鬥拱、窗欞皆為磚砌。該殿重檐雕甍,環匝綉欞瑣窗,門陰刻有全蜀山川情勢、雲堆劍閣以及水陸途程。

DSC05775.jpg
明代無梁磚殿,明代重修時,仿印度、緬甸建廟技術和風格,主殿長寬均為16米,四壁全部用磚砌,砌到7.7米處,逐漸內收,建成穹窿形拱頂,上面繪有手持琵琶、箜篌、笛子仙琚飄拂的四天女。全殿無梁無柱,不用一木,故稱"無梁殿",殿牆上裝飾圓拱、垂柱、窗欞等仿木結構的圖案。圓頂上建有五座白塔和四隻吉祥獸物;殿內頂壁四周佛像密布,原供鐵佛三千尊、金人十二、羅漢五百,造型古樸,稱為"千佛朝普賢",現隻穹窿下正中供奉著高7.35米、重62噸,鑄于宋太平興國五年(980)的騎白象的普賢菩薩銅像。菩薩神態安詳,趺坐于蓮花寶座上,頭戴五佛金冠,手執如意,體態豐滿,神情肅穆;蓮花花瓣怒綻,重疊四層。座下的六牙白象姿態渾雄,大耳下垂,鼻幾觸地,四足立于蓮台之上。普賢又稱"通吉"、"三曼多陀羅",代表德行。傳說此菩薩有延命之德,發過十大弘願,因而成為主理德、行德者,尊號"大行普賢"。而行之謹審靜重莫若象,故普賢常騎六牙白象。

DSC05773.jpg
殿內的四面牆壁上,萬佛圍繞。內壁下部有二十四個佛龕,每個佛龕內放有鐵鑄的佛像;內壁中、上部砌有橫龕道,也放有許多的小佛像。穹窿殿頂上,繪著四位飛天的仙女,分別抱著琵琶、箜篌、蘆笙、笛子,形象生動,色彩鮮艷。殿頂四角和正中,立有五座白塔,中間的一座較大,四角的較小。殿頂四角還飾有獅、象、鹿等瑞獸。有人說,若把無梁磚殿視為一個巨大的塔座,那麽,無梁磚殿的整個造型就是一個巨大的金剛寶座式塔。

DSC05768.jpg
普賢菩薩銅像高7.35米,重62.1噸,造型為普賢菩薩坐在六牙白象背上的蓮花寶座之上。隻見,普賢菩薩頭戴五佛金冠,上嵌六顆寶珠,比一般菩薩更加華貴美麗。頭向左微斜,雙眉清秀彎曲,兩眼含神平視,鼻小口端,腮部豐滿,兩耳佩環,頸戴項圈,胸垂珠飾。上身垂直端坐,身著披肩,環系彩帶,胸部半露。雙腿盤曲,坐在蓮花寶座之上,莊重之間,又顯自然。雙臂彎曲,手執如意一隻。蓮花寶座為金色,高1.3米,寬2.53米。蓮花寶座下,一頭白色大象,俯首貼耳,目光下視。鼻低垂,六隻長牙外伸,四蹄平站於四朵蓮花之上。普賢菩薩端坐在蓮花寶座之上,儼然一位貴婦,雍容華貴,典雅端莊。

DSC05785.jpg
 萬年寺行願樓是存放萬年寺鎮寺之寶的地方,萬年寺三寶:佛牙、貝葉經和御印。佛牙為明代國外友人所贈,據科學家鑒定,為古代劍齒象化石。貝葉經為明代暹羅(今泰國)國王所贈,上書梵文(古印度文)《法華經》。御印為明神宗朱翊爻賜建無梁磚殿時所賜。我們的運氣很好,此處不是一直都開放的,我來了數次都有見到萬年寺三寶。

2015boss3026.jpgDSC05750.jpg
萬年寺三寶之一,御印,御印13厘米,重量重4公斤,明代萬曆皇帝御賜的印章,刻有「大明萬曆,敕賜峨山,御題磚殿,普賢願王之寶」的文字。

2015boss3025.jpg
萬年寺三寶之一,佛牙,佛牙長1.28尺,重6.5公斤,是明代嘉靖年間斯裏蘭卡的僧人所俸。相傳,釋迦牟尼涅盤後火化,全身都變成了細小的舍利子,隻有牙齒完整不化。跟據專家考證,這枚佛牙並非釋迦牟尼的牙齒,真正是劍齒象的牙齒化石,距今已有二十萬年的歷史了,頗為珍貴,佛牙何其多,實質上是一種象徵的意義。

相傳南宋初期,峨眉山有一位法師行至錫蘭(今斯裡蘭卡)參學,其誠心感動錫蘭國君,故贈大師迦葉佛牙。大師帶回蛾眉山。專門建造一殿供奉,名佛牙殿。此殿清末毀於火災。獨有佛牙尚存。據《大寶劫經》載:是賢劫第三尊佛、迦葉佛之牙《長阿含經》,雲人:“壽兩萬歲時,此佛應世。”迦葉佛應世至今約一千九百九十三萬年。

2015boss3028.jpgDSC05753.jpg
萬年寺三寶之一,貝葉經,貝葉經用梵文將佛經刻記於生長在印度熱帶雨林中的貝多羅樹葉之上的一抨經書,書長50厘米、寬12.5厘米,共246頁,上書《佛經》69777字,為《尊益阿含經》全部經文。具有“不蛀蟲,不霉變,不千碎”等特點。此文物為緬甸國王所贈,據《峨山志》等古史料記載:大明嘉靖年間,高僧別傳大師去緬甸參學。精勤研究佛學十載。受到緬甸國王的尊重。並拜別傳為國師,別傳慧德圓滿返回時。國王將此“貝葉經”禦贈別傳,保存於峨眉山。視為佛門珍品。

DSC05757.jpgDSC05759.jpg
行願樓存放有許多寶物,是萬年寺相當重要的地方。

DSC05766.jpgDSC05797.jpg
萬年寺位於海拔1020米的獅子嶺下,始建于東晉,唐時慧通禪師駐錫在此,相傳峨眉山五行屬火寺廟屢建屢毀,於是改名白水寺。寺廟建在群山之中突起的一座山峰上,諸峰相映,蒼翠環照,一年四季,景色宜人,特別是到了秋高氣爽之時,峨眉山下夏暑尚存,金頂三峰已初飄白雪,而位于中山地區的萬年古剎,正處在一年中的黃金季節。林中色彩斑斕,紅葉如醉,寺內的白水池碧波蕩漾,蛙聲如琴,丹桂飄香,令人怡然神爽,因而稱之為"白水秋風。

DSC05801.jpgDSC05806.jpg
旅行團即使到了萬年寺,也是搭交通車與纜車來回,今天我要做一個壯遊,帶著全部旅客走路下山,這一段山路是峨嵋山中的精華地段,有許多谷寺與傳說。

DSC05808.jpgDSC05809.jpg
走下山會遇到一處白龍洞,白龍洞,亦稱白龍寺,位於四川峨眉山清音閣上2華里,海拔約800米。明嘉靖年間別傳禪師創建,寺後原有四川峨眉山白龍洞上下白龍二洞,相傳為白娘子修真之所,寺因此而得名。過去寺右白岩石上曾刻有“白龍洞”三字,但現在上洞口早被淹沒,下洞口也已自然封閉。

DSC05812.jpgDSC05815.jpgDSC05816.jpg

行程時間沒有很趕的話,可以用徒步的方式下山,再搭接駁車回到山下,這一段山路非常清幽,綠樹蔥蔥,中國式特色,雖處山林沿途卻有數不完的小販、飲料、泡茶的地方,掛保證絕無困難,在如此清幽的山道上有這麼多人在健行,很不容易啊!

DSC05820.jpgDSC05822.jpg
清音閣,位於中國四川峨眉山牛心嶺下,海拔710米,又稱臥雲寺,唐時名牛心寺(現在的牛心寺為後牛心寺),明朝初年,僧人廣濟將其改名為“清音閣”;清音閣只有一個殿堂,閣前有“接王亭”;清音閣雖小,但地勢險要,居高臨下,氣勢逼人,山環水繞,景色優美,其整體佈局體現了“自然造化,天人合一”的意境,是我國佛寺園林建築的典範,有峨眉山十景之一的“雙橋清音”。

DSC05830.jpgDSC05826.jpg
這座清音閣非常特別,寺院就建在溪水之上,可以一邊聽著溪水之聲,一邊品茶吟詩,像極了古人的生活,寺院內有提供住宿的,可以聽著山林之聲入眠,堪稱峨嵋山一絕。

DSC05832.jpgDSC05833.jpgDSC05834.jpg
走在山谷最末端可以見到鬥龍壩,相傳白娘子在白龍洞修行時,經常在寶現溪嬉水玩耍,有一青蛇貪圖白娘子美色,欲取為妻。白娘子好鬥,提出比試,取勝方可。青蛇也對天發誓,如果敗了,願變女身,終身服侍。兩人隨即在寶現溪展開惡鬥,畢竟白娘子偷吃過王母娘娘的仙桃,所以功力大過青蛇,最終青蛇被白娘子降服了,變成了侍女小青。後人把白娘子和青蛇鬥法比武的地方,稱為鬥龍壩。關於白蛇傳的傳說還真不好,四川距離杭州還滿遠的,白蛇法力高強,跑到杭州去邂逅許仙了。

DSC05705.jpgDSC05835.jpg
一直往山下走最終可以抵達接駁車站,搭車十分鐘可以到峨眉山底,此處有非常多的民居民宿,地點清幽宜人,很適合來此處山居歲月,long st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