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爺廟是坐北向南這座建築,又稱五龍王殿。五爺廟創建於清代,民國年間重修時,增建了殿外前庭。五爺廟裡殿內供奉的五爺是廣濟龍王文殊菩薩的尊稱,也是五台山五頂文殊菩薩的化身,因而,這裡是整個五台山香火最盛的寺廟。而事實上,應該說五爺其實就是文殊菩薩在台懷本土化,世俗化的產物,它承擔起了民間俗神的職能,寄託著當地百姓祈盼風調雨順、平安吉祥的願望。
小小的五爺廟,在善男信女們的心目中,它幾乎成了有求必應的象徵,上五台山燒香的人大部分都是衝著五爺廟去的。在群眾心目中,他們不懂什麼佛理,甚至不知道文殊菩薩,但只要一說五爺廟,則遠近聞名,幾乎成了五台山的一張名片。
一般佛教寺院是不供龍王的,很久以前,五台山地區並不是清涼勝境,而是酷熱難熬,當地百姓深受其苦,專門為人排憂解難的大智文殊菩薩便從東海龍王那裡巧妙地借來一塊清涼石,從此五台山變得涼爽宜人風調雨順,成為避暑勝地。而這清涼寶石原本是龍王的五個兒子播雲布雨回來驅暑歇涼之物,當他們發現歇涼寶石被文殊菩薩帶到五台山後,便尾隨而來大鬧五台山,直把五座陡峭如劍的山峰削成五座平台,要討回清涼石。不過文殊菩薩很快就降服了他們,讓他們分別住在五座台頂。五龍王被安排在最高的北台,專管五台山的耕雲播雨。人們感激他為五台山地區造福,就為他建造了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