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藏寺,全稱為“永明華藏寺”,位於峨嵋山金頂主峰,海拔高度3077米。金殿是華藏寺的其中一殿,所處位置最高,與華藏寺合二為一,統稱華藏寺,俗稱金頂。
明洪武初(約公元1377年)國師寶曇奉旨來山重修寺院,因山高風大,雲南總兵祁三升捐資,遂將之覆為鐵瓦,俗稱鐵瓦殿,按察趙良壁增修,後被火焚。明代萬曆辛丑29年(公元1601年),妙峰(山西五台山僧)、惟密禪師來峨禮行普賢,發願鑄三大士滲金像以銅殿覆之名山,即募西蜀藩王潞安沈王朱模攜得黃金數千兩,送往湖北荊州監製,鑄於明萬曆壬寅(公元1602年),歷經數載,先後鑄造銅殿三處:一在峨嵋山,二在五台山,三在普陀山。明萬曆乙卯(公元1615年)秋天運至峨眉組裝,在大峨山鐵瓦殿後的最高處,做成了普賢願王銅殿,銅殿通高二丈五尺,寬一丈四尺四,深一丈三尺五。銅殿上部為重簷雕甍,環以繡櫺瑣窗,殿中祀大士銅像,傍繞萬佛,門枋空處雕畫,雲棧劍閣之險,頂部通體敷金,巍峨浩漾,迢耀天地,故稱“金殿”或曰“金頂”,明神宗朱翊鈞御題橫額稱“永明華藏寺”。
清光緒16年(公元1890年)該殿毀於一炬,光緒18年(公元1892年)寺僧心啟、月照和尚新建約180平方米的磚木構造的殿堂,銅碑、銅門等法器置其中,殿脊之上置以滲金寶頂,仍不失“金頂”之莊嚴。民國12年和20年(公元1923、1931年)又兩次失火後重建。1953年人民政府拔專款對華藏寺進行維修,“文革”(1970年)中被四川省廣播事業管理局703電視台佔用,作為電視發射機房,1972年4月8日上午9時30分,因該台工作人員在發電中操作不慎,引起火災,迅速燎原,大火肆虐二日,使龐大的華藏寺木結構寺院蕩然無存,大量珍貴佛教文物損失殆盡,成片冷杉及草甸被毀。清光緒16年(公元1890年)至1972年,華藏寺歷經幾次大火,目前僅倖存明代“銅碑”、“銅門”和清代“銅象”,是峨嵋山難得的佛教珍貴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