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善寺始建於晋武帝泰始二年(226年),原名“遵善寺”,距今已1700餘年,是西安現存歷史最悠久的佛寺之一。隋文帝開皇年間擴建西安城爲大興城,寺占城內靖善坊一坊之地,取城名“大興”二字,取坊名“善”字,賜名大興善寺至今。
隋開皇年間,印度僧人闍那崛多、達摩笈多等先後來長安,在大興善寺譯經弘法。唐開元年間印度僧人善無畏、金剛智、不空先後駐錫本寺,翻譯經典,設壇傳密,再經一行、惠果傳承弘揚,形成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寶庫―唐密,後來又經空海、最澄等傳之日本、韓國,再傳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地,流布廣泛,影響久遠,大興善寺成為舉世公認的中國佛教唐密祖庭。
大興善寺始建於西晉武帝泰始二年(265年)。隋唐時是國立譯經場,是佛教密宗的發源地,尊為中國佛教密宗祖庭。隨著時間的流逝,該寺廟已經不復過去繁榮。經過近年來重建。已有五殿(山門殿、天王殿、三佛殿、大雄寶殿、菩薩殿)、二堂(說法堂、羅漢堂)、一院(佛學院)、一樓(藏經樓)的佛教建築群。同時在東西兩廂修建亭、廊、閣,建有佛教賓館、素餐館、大茶坊等配套建築。寺藏珍寶宋代木雕千手觀音菩薩像已於文化大革命中被毀。在公元8世紀,大興善寺也是外國僧人居住最多的地方,印度僧人善無畏,金剛智和不空都把此處當作自己的家,其中的不空大師,是將密教傳往日本的空海之師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