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龕石窟,即巴中南龕摩崖造像,簡稱南龕石窟,或稱南龕坡,位於巴城南一公里的南龕坡山腹,岩石壁立,高十餘丈,長數百尺,方正如削,列層分龕,鑲佛累累,南龕造像,始創於隋,盛於唐,不斷增鐫,形成了規模宏大的石窟群。現有造像一百七十六龕,二千七百餘尊,有經幢一座,造像碑十七則,嚴武(唐巴州牧)“奏表”碑一幅,題記三十五條,詩文等五十一首,造像精巧玲瓏,姿態各異,氣質渾厚,端莊豐滿,神情瀟灑,典雅大方,是古代勞動人民巧奪天工的藝術精品,是巴中古文化的歷史見證。
南龕造像是以佛教為主的宗教藝術,造像主要有“法身佛”、“三世佛”、“釋迦佛”、“鬼子母佛”、“七佛”、“千佛子”、“阿彌陀佛”、“雙首佛”、“觀音菩薩”、“如意輪觀音”、“毗沙門天王”、“八部護法神”等。造像大部分是盛唐前後的作品,宋代及近代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