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野苑,即Sārnāth,曾名為Mrigadāva、Rishipattana、Isipatana,中文另名為仙人論處、仙人住處、仙人鹿園等,位於印度北方邦瓦拉納西(Vārānasī)以北約10公里處,是釋迦牟尼成佛後初轉法輪處,佛教的最初僧團也在此成立。當年,釋迦牟尼在菩提伽耶悟道成佛後,西行200公里,來到鹿野苑,隨後就在這裡對父親淨飯王派來照顧他的5個隨從講解佛法,向他們闡述人生輪迴、苦海無邊、善惡因果、修行超脫之道。5人頓悟後,立即披上了袈裟,成為世界上最早的佛教僧侶。至此,佛教最終具備了佛、法、僧三寶,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宗教,並開始在印度興起最終成為這個宗教王國中的一派。釋迦牟尼從此開始,住世說法四十五年,講經三百餘會,化度弟子數千人。這裡也被尊為佛祖“初轉法輪”之地。
為什麼此地叫做鹿野苑呢?傳說久遠以前佛陀前世曾經在鹿野苑為鹿王,當時此處為迦屍國的國王所統治,這位國王很喜歡打獵吃鹿,當時由佛陀化身的鹿王為了怕鹿群滅絕,鹿王主動向國王提出每天提共一隻鹿的建議,直到某一天佛陀鹿王在森林中遇到一隻懷孕母鹿,今天輪到母鹿獻給國王,鹿王十分不捨於是代替懷孕母鹿獻身國王,國王見了鹿王親自前來獻身之後慚愧不已,國王說了一句話 : 我不如鹿,於是國王不再吃鹿,之後此地稱為「鹿野苑」名稱由來,鹿野苑的故事也代表佛教許許多多的佛教傳說。由於此地綠草茵茵,也吸引許多修行者到此修行,在佛陀時代鹿野苑也被稱為「仙人林」,佛陀在此渡化了五比丘之外,也度化了波蘿奈斯富家子弟耶舍(Yasa)及其54位好友,同樣證得羅漢果位,共計60位僧侶到印度各國弘法,佛教法輪就此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