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 - 塔院寺.大白塔.轉經筒.藏經閣

DSC03811.jpg
今天天氣很晴朗,我來到了塔院寺,此刻正值傍晚時分氣候宜人十分幽靜,塔院寺是五台山“五大禪林”之一、全山“青廟十大寺”之一,是來到五台山必定要參觀的寺院之一,塔院寺內有著名的地標「大白塔」,塔院寺原為大華嚴寺塔院,其傳承法系既有顯密,亦有藏密,塔院寺藏密,塔院寺坐北朝南,由橫列的殿院和禪堂僧舍組成,現今仍有許多僧人於塔院寺內修行,塔院寺在顯通寺南側,原是顯通寺的一部分,元代大德六年(西元1302年)由尼泊爾匠師阿尼哥設計,至明永樂年間獨立起寺,與顯通寺分開,院內修建白塔一座,取名為塔院寺。

DSC04383
塔院似入口處可以看到一個保護單位的石牌,大陸在1960年代歷經了文化大革命,許多重要文物都被破壞光了,現在大陸發展觀光不遺餘力,許多的景點都有景點告示保護以及景點星級標示,大陸對景區做了許多的保護,雖是亡羊補牢,後人依然可以一窺古寺樣貌。

DSC04384
進入塔院寺眼前是一幅秀麗的壁畫,我第一眼看到壁畫覺得十分亮眼,順手就把它拍下來了。

DSC04388
大慈延壽寶殿

進入塔院寺最先見到的的是大慈延壽寶殿,後面分別是大白塔及藏經閣主要建築,大慈延壽寶殿原為大雄寶殿,明朝時期為了祝賀萬曆皇帝的母親李娘娘延年益壽,遂改稱''大慈延壽寶殿'。“大慈大悲”為佛教用語,意為佛陀對人憐憫、慈愛。這裡的“大慈”,指的是李娘娘,認為她是大慈大悲的人。“慈延壽”即為大慈大悲的李娘娘延年益壽之意。<網路資料>

DSC04432
明朝萬曆皇帝的母親尊崇佛教,萬曆皇帝受母親感染,他在位的四十多年中,始終禮遇僧人,大修寺廟,使明朝國佛教事業呈繁榮鼎盛之勢。李娘娘對五台山更是恩賜有加,對“佛門” 做了無量功德,''佛門”祝李娘娘萬壽無疆也在情理之中。據說,李娘娘去世後,佛教徒稱她為“九蓮菩薩'

大慈延壽寶殿內塑像依然遵循大雄寶殿的基本格局,正中端坐著釋迦牟尼佛。佛的左邊是文殊菩薩,右邊是普賢菩薩。這一佛二菩薩合稱' 華嚴三聖”。這裡的文殊黑須男相,稱為黑文殊。五台山有五色文殊,即:菩薩頂供黃色文殊,羅喉寺供白色文殊,顯通寺供綠色文殊,殊像寺供藍色文殊,塔院寺供黑色文殊。<網路資料>

DSC04389
塔院寺幽靜的角落,不見遊人來,散發出濃濃的古剎風。

DSC04401
我在塔院寺內見到了一位僧人正在虔誠地做大禮拜,我有問過佛教的師傅,做大禮拜有什麼益處呢? 師父說:大禮拜是禮佛最恭敬的禮儀,可以治療身心五毒,加上對佛禮敬可積累功德福德,最後一個優點是可以打通身上的脈門強身健體,是佛教禮佛最恭敬的禮儀。

DSC04397
僧人非常虔誠的大禮拜,五體投地,一直到我離開塔院寺這位僧人一直在進行大禮拜沒有間斷,僧人禮佛之心虔誠專一沒有懷疑。

DSC04402
塔院寺法輪,法輪後方是塔院寺大白塔。

DSC04410
塔院寺角落

DSC03817.jpg
塔院寺大白塔

我站在塔院寺大白塔下,向著歷經百年歲月的大白塔禮敬,據專家考證大白塔始建於元大德六年(1302年),由尼泊爾匠師阿尼哥設計建造,因塔的形制為覆缽式的尼泊爾大白塔,俗稱大白塔,以前的慈壽塔置於大塔腹中。該塔工程之大,建造之難,為五台山首屈一指。建成後,最初作為顯通寺的塔院,明永樂五年(1407年),永樂帝命太監楊升重修此塔,並獨立起寺。

大白塔位於殿閣之間,旌偉挺拔,直指藍天,有氣蓋山河、一覽五台之慨。古人稱譽此塔:“厥高入雲,神燈夜燭,清涼第一勝境也。”塔基為正方形,環週83.3米,通高75.3米。大白塔也是朝臺佛教信徒的心中偶像。據說從前香客,多繞行白塔還願,一邊走一邊唸經或叩頭,一邊撫轉法輪。在眾多的佛塔中,要數塔院寺大白塔最著名,其他諸塔,猶如眾星捧月一般,簇擁著它。<網路資料>

1365440423-1780370323_l
大白塔下方大法輪,又稱轉經筒,遊人用手輕輕碰觸擊可轉動,上方刻有六字大明咒

DSC03819.jpg
在大白塔的下方圍繞著長廊,共放置著120個法輪,法輪又稱為轉經筒,法輪呈圓筒狀,在每一個法輪上都有“唵、嘛、呢、叭、咪、吽”六個梵文字,這叫做“六字真言”,也被稱為“六字大明咒”。《大乘莊嚴寶王經》說,“若此六字大明咒,著於身,觸於手,藏於家,或書於門,即能逢凶化吉,遇難呈祥。

DSC03821.jpg
長廊上的法輪及石碑,可以看出年代久遠。

DSC04429
大白塔下的韋駝菩薩像

DSC04430
牆壁上貼有關於法輪的字樣,初來的遊客不妨可以停下腳步細讀,依照上方的指示誠心禮佛,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DSC04426
藏經閣

位於大白塔後方的藏經閣,據說裡面有很多經典藏書,藏經閣內有一木製經架,叫轉輪藏,六角形,33層,高約10米,最上面一層周長11.5米,最下面層周長6.5米,構成上大下小形狀,每層分若干小格,放置經書。最下層底下有轉盤,人力捱動,能夠來回運轉。所以製成這種轉輪藏,按佛教的說法是轉動誦經,能為朝山拜佛者消災除難。藏經閣現存漢、蒙、藏多種文字經書二萬冊,其中屬於宋以後至乾隆年間版本的二千餘冊經卷為國家善本書。<網路資料>

DSC04434
傍晚時分我漫步在塔院寺,突然之間梵音大作,這時候我的身邊突然出現很多僧人,開始步行遶塔,塔院寺僧人繞塔禮敬諸佛的傳說是真的......

DSC04435
僧人出現後,開始朝大慈延壽寶殿前進禮佛,晚課時間。

DSC04437
僧人步行繞塔的畫面在眼前浮現,僧人十分的虔誠的禮佛,太陽即將落下,我也準備離開塔院寺了......

DSC04443
大白塔近照

DSC03797.jpg
回首大白塔

DSC03796.jpg
我走到塔院寺外面準備著手拍照,前方是寺院寺前的廣場,春夏兩季節會有綠樹及流水,冬天來這裡就是枯乾一片的景象,許多遊人都會在此與塔院寺大白塔合照,留下一張張美麗的畫面。

DSC03809.jpg
五台山寺廟群中心點

DSC03814.jpg
五台山大白塔

DSC03832.jpg
當我走在塔院寺是相當舒服的,走在大白塔下用手輕輕撥動轉經筒,徜徉在佛法的國度,一只背包,一抹微笑,禮敬文殊菩薩聖地,感受世界小宇宙的偉大,這就是傳說中的清涼山啊,來到塔院寺建議可以傍晚時分來到這裡,遊人散去之時,令人感受到百年古剎的真貌,這就是塔院寺。

更多中國四大名山旅遊朝聖介紹

【中國佛教名山】峨嵋山 - 金頂.華藏寺.臥雲禪寺.雷洞坪.普賢菩薩道場 
【中國佛教名山】五台山 - 殊像寺.大文殊殿.蕎麵頭文殊菩薩
【中國佛教名山】五台山 - 塔院寺.大白塔.轉經筒.藏經閣
【中國佛教名山】五台山 - 五爺廟.萬佛閣.五龍王 
【中國佛教名山】五台山 - 黛螺頂..大螺頂.小朝台
【中國佛教名山】五台山 - 佛母洞.千佛洞.登山小車.日出 
【中國佛教名山】五台山 - 菩薩頂.大鍋院.大文殊殿.天王殿 (上) 
【中國佛教名山】五台山 - 菩薩頂.大廣宗寺.大圓照寺.羅喉寺.顯通寺 (下) 
【中國佛教名山】五台山 - 碧山寺.十方禅寺 
【中國佛教名山】九華山 - 望華禪寺 <南京.安徽> 
【中國佛教名山】九華山 - 九華山遊客服務中心.九華街
【中國佛教名山】九華山 - 百歲宮.索道纜車.五百羅漢.百歲泉
【中國佛教名山】九華山 - 地藏王菩薩.肉身寶殿.地藏禪寺
【中國佛教名山】九華山 - 化城寺.娘娘塔
【中國佛教名山】九華山 - 古拜經台.地藏王菩薩腳印.天台索道
【中國佛教名山】九華山 - 天台寺.十王峰.地藏古洞.大鵬聽經石.一線天 
【中國佛教名山】九華山 - 九華老街.祇園禪寺. <安徽-南京> 
【中國佛教名山】普陀山 - 朱家尖碼頭.登陸普陀山 
【中國佛教名山】普陀山 - 紫竹林.竹林禪寺.不肯去觀音.洛迦山 
【中國佛教名山】普陀山 - 普濟禪寺.圓通寶殿 
【中國佛教名山】普陀山 - 觀音跳.西方禪院 
【中國佛教名山】普陀山 - 南天門.百步沙.龍華會.大觀蓬寺 
【中國佛教名山】普陀山 - 南海觀音大士.南海觀音像 
【中國佛教名山】雪竇山 - 雪竇寺.彌勒大佛.彌勒菩薩道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