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邦喀宮位於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北郊約8公里處的烏都日(寶傘山)南面山坡一塊巨大山石上。
帕邦喀位於拉薩市北郊的娘熱溝內,寶傘山下。距離拉薩市中心大約7公里。該寺左臨沙拉寺,前臨曲桑日追,右臨格日寺,背靠紮西曲林日追。紮西曲林日追即位於帕邦喀的文成公主樓的東北方。藏語「帕邦喀」意為「大石」,因該寺建在大石上而得名。
帕邦喀起初是松贊幹布為其五妃興建的五座道場之一(其他四座是大昭寺、小昭寺、查拉魯普、紮葉巴寺),文成公主曾經住在帕邦喀,並且按照風水將此地斷定為拉薩之北玄龜位。後來,大臣吞米·桑布紮在帕邦喀研究發明瞭藏文。8世紀吐蕃贊普赤松德贊時期,西藏歷史上最早的七比丘「桑耶七覺士」、蓮花生、靜命(705年-762年)以及赤松德贊本人,均曾在帕邦喀修行。
噶當派時期,曾經一度荒廢的帕邦喀被噶當派祖師復興。鼎盛時期,該寺有7000多名僧人在此學經。後來,該寺由沙拉寺管轄。清朝以來,歷世達賴都會到此禮佛、受戒,獲得格西學位之後會來此舉辦慶賀儀式。該寺的堪布依例由西藏噶廈委任。
帕邦喀大師(1878年-1941年)被後世尊為一代宗師,如今世界上許多漢、藏佛學大師,都是其直系再傳弟子。帕邦喀大師便是因為該寺寺名「帕邦喀」而得名。帕邦喀,亦稱“普隆喀”,意為巨石宮。巨石突兀雄奇,狀如巨大的伏龜,帕邦喀主體建築則似一座巍峨的史碑直立於龜背之上,構成了這座千年古寺特有的風姿。
帕邦喀巨石高出地面近20米,頂部面積300平方米。四周是崖面,北崖築有石階供人們登臨。大門北向,平面南側呈半圓形、北面為方形。“文革”時被拆毀,惟底層牆體尚存。底層共9間,形狀各異。歷代達賴喇嘛轉世後都必須到帕邦喀宮禮佛受戒,獲得“格西”學位後也都要來這裡舉行慶賀儀式,因此被譽為“佛教二十四勝地之第二殊勝之地”,在藏傳佛教中享有特殊的尊榮。